有時候越是危機,越是最考驗企業。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讓線下商業一夜之間幾乎全部歇業,其實中國在03年也經歷過非典疫情,當時市場短期遭受到滑鐵盧,但后續很快恢復正常。從長期影響來看,本輪疫情對行業龍頭反而是機會,行業集中度將會提升,品牌價值得以凸顯,龍頭企業在疫情后快速復蘇,且在危機中進一步夯實競爭壁壘,加速搶占市場份額。正如發改委表示,疫情的短期影響改變不了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

其實這兩年淘汰低端產能、提升行業集中度已經開始形成,在需求疲軟與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營銷費用及環保壓力進一步壓縮行業利潤空間,加速行業洗牌。據數據顯示,2018年137家規模以上建筑陶瓷企業退出,2019年僅僅前5個月,就有104家規模以上建陶企業被淘汰。行業內的龍頭企業的市占率連年提高,行業格局正重塑。19年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明顯增強,而且陶瓷企業在工程集采、整裝采購、甚至進駐連一些大型賣場都要一定的品牌門檻。
18年規模以上建筑陶瓷企業營業收入2993億元,與17年相比下降1600億元以上,而行業前20強銷售僅為440億元,占比14.7%,大行業小公司格局明顯,綜合環保限排等政策,近兩年陶瓷行業或每年以300家的速度倒閉。此外,一二線城市市場飽和度過高,陶瓷企業需將銷售渠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甚至是鄉鎮,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也只有品牌龍頭能夠負擔。2019年首個超百億規模的陶瓷企業(馬可波羅瓷磚)誕生,這對于建陶行業具有重大標志性意義,宣告一個新的“百億級”角逐時代來臨。據公開信息發布顯示,近幾年新明珠,東鵬,諾貝爾,博德等龍頭陶瓷企業紛紛描繪“百億藍圖”,向著這一目標奮進。
2019年東鵬控股重登資本市場成功A股上市,此前已有歐神諾陶瓷,蒙娜麗莎陶瓷成功上市;據披露,東鵬控股此次擬募集資金達26.09億,且大部分募集資金將用于擴充智能生產線,很顯然,東鵬想借助資本力量擴張、迅速占位“大家居”。此外還有加華資本以3.63億元投資新明珠陶瓷集團;保利地產、美的控股集團分別投資1.45億;另外還有幾家金融機構押注,新明珠集團共獲得 7.26億元人民幣戰略融資;宏宇陶瓷董事長梁桐燦不斷增持科達潔能的股份。
企業為什么都紛紛登陸資本市場?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借助資本市場,企業可以融資,資本支持創新。只有快速布局搶占先機,才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此次疫情必將推動陶瓷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再不加快轉型升級,經歷了消費滯后期將更難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