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疫情吹響家居業效率變革的號角,家居業運營邏輯需要重新審視。
家居線下流量遭受沖擊,家居經銷商戶等承受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專賣店商戶負擔著較為高昂的鋪面租金以及人員費用,一旦流量轉化效率降低、流量成本上升等問題凸顯,渠道運營效率的問題就會凸顯。
疫情是問題的放大器,更深遠的問題是消費者變化、渠道流量變化在倒逼家居產業變革。
本次疫情反應出了傳統家居渠道對線下流量紅利的過分依賴,在地產紅利消退、消費者行為變化、渠道流量碎片化的背景下,提升運營效率勢在必行。
(圖片來源:互聯網,侵刪)
創新:行業探索新型商業模式,積淀核心競爭要素。
(1)前置接觸模式(入駐小區等):優勢體現在能夠比競爭對手更早觸達潛在消費者;但局限也很明顯,“快閃店”模式擴大了流量入口但無法提升轉化率,且同質化營銷競爭增多。
(2)電商模式:優勢在于透明、去中介化,局限在于天然匱乏構建必要溝通場景的能力(直播電商等逐漸改善短板)。
(3)S2B2C 模式:為B 端改善效率,也為C 端提升消費體驗,局限在于對核心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4)平臺生態布局:以阿里為代表,利用巨大的資源力量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這種模式的完全復制無疑存在難度,但是對于家居零售及制造類企業均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預判:從發達市場經驗看國內未來格局,以及新模式下的跟蹤體系。
從發達國家經驗看,零售商模式是行業主體、電商平臺崛起是行業趨勢。
反觀國內:(1)家居有望誕生強零售屬性的巨頭,平臺模式、自營模式、綜合品類、垂直品類都將迎來各自的機遇,但不同的業態核心競爭要素有所差異。
(2)電商會成為中國家居新勢力崛起的重要契機。
相應的,本文總結了新的系列跟蹤體系。首先是短期增長方面,核心關注門店擴張、同店增長、GMV(流量/轉化率/客單價)、貨幣化率(平臺型電商);
其次是長期價值方面,核心關注會員數及衍生指標、復購率等;最后是經營效率方面,坪效、人效、廣告投入效率等。
相關標的。在家居新消費趨勢下能夠洞察新的零售趨勢變化,并為之傾注資源改變發展路徑的公司,有望獲得最后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