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以來,已有包括河南新鄉(樓盤)、漯河,山西晉城(樓盤),湖北宜昌(樓盤),廣西(樓盤)除南寧、柳州(樓盤)以外的其他城市等全國近30個城市紛紛全面取消人才落戶限制。業內人士表示,此舉短期內會促進當地樓市成交增長,減輕庫存壓力,對樓市帶來的積極意義不可置否,但實際上部分城市在基建、交通、醫療、教育配套方面水平參差,并不具備吸引人才的實力,新規效果有待觀察。此外,當前“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調控主基調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而新規吸引人才落戶的目的主要還是為推進城市發展,雖然也需解決人才落戶后的生活居住需求,擔其作為人才新政策的影響遠遠要大于其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圖片來源網絡)
多地放寬人才落戶購房條件
日前河南新鄉發布《新鄉市公安局關于全面放開我市城鎮落戶限制的實施意見》,對比以往落戶政策,此次戶籍制度改革有較大變化。首先,實行“零門檻”準入政策。全面取消社保繳交年限、居住年限等各類條件限制,全面放開在所有城區、城鎮的落戶條件限制。即:凡在該市居住的公民以本人申請為主,不附加任何條件,按戶口遷入落戶地址分類登記。需遷入該市城區、城鎮的人員,持本人書面申請、身份證、戶口簿,向居住地所在派出所申請入戶,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辦理隨同遷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定租房也可落戶。
此外,部分城市也放開了人才購房的條件。近期,上海(樓盤)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規定,對于非本市戶籍人才購房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為個人;非本市戶籍的購房人需要繳納個稅或者社保年限從之前的5年縮短到3年。目前上海對非本市戶籍人才實行的購房政策包括:非本市戶籍在上海買房以家庭為單位,每個家庭僅限購買一套住房;該家庭在滬無房;購房人或購房人的配偶在上海最近63個月內累積繳滿60個月社保或者最近63個月內累積繳滿60個月個人所得稅稅單(即工資稅單)。這就意味著限購繳稅年限變為5年及以上。以上三條缺一不可。
10月15日,天津(樓盤)市發改委網站發布消息稱,為鼓勵人才來津工作落戶,天津市發改委起草了《關于天津市促進承接北京(樓盤)非首都功能項目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并公開征求意見。措施中包括教育、落戶、醫療等7大措施,最為重磅的就是:在支持在津購房方面,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戶籍遷入本市的職工,按照本市戶籍居民政策購房;對戶籍暫未遷入本市的職工,其家庭在天津無住房的,可在本市購買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證明,所購住房需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后方可上市轉讓。換句話說,承接項目員工外地戶籍也可以在津購房1套,但是所購房產需要3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年內累計有超過150個城市發布了各種人才政策,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40%。僅9月份,已有超過30個城市發布了各種人才引入政策。其中,南京(樓盤)六合和天津的人才引進與購房落戶直接掛鉤,引發關注。
長期落實有關政策促城市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部分城市落戶門檻降低以及放寬住房限購條件是針對一定群體采取的定向放寬,其核心目的是為了吸引人才發展,服務于人才居住需求。當然隨著相關群體的購房需求被激活,對促進區域住房成交也大有裨益。
克而瑞研究員楊科偉表示,從近期多城市逐漸放寬落戶限制、調降人才購房條件來看,其背后的動因,長期而言與國家有關政策密切相關。2018年以來,發改委出臺的戶籍改革制度,奠定了“中小城市和建鎮制要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主基調。與此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城市群規劃逐步推進落地,城市建設發展亟需注入高素質人才力量。正是在這種政策背景下,“搶人大戰”愈演愈烈,上至一線城市,下至三四線多座城市均不同程度放寬限購和落戶條件。
此外,也有房企表示,放寬落戶限制、調降購房門檻更多則是受當前市場的影響。今年5月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步入下行期,多個城市樓市出現降價促銷以價換量,典型的如天津今年下半年樓市明顯轉淡。從克而瑞監測數據可以看到,今年5~9月,天津商品住宅成交量約610萬平方米,同比回落7%,成交均價也呈下滑現象。南京六合住房限購政策松動,究其原因也是由于庫存壓力和去化周期高于去年同期,同時顯著高于南京整體水平,區域市場暗藏下行風險。以放寬人才落戶促進住房成交,不失為一劑良藥。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對城市的發展也大有好處。
中長期對樓市的影響或有限
考量到包括上海臨港(600848,股吧)區、南京六合、天津等有條件地調降人才購房條件以及其他城市樓市一下行就“引人”的新規的影響,業內人士表示,要分短期和中長期來看。
克而瑞研究員楊科偉表示,從短期來看,無疑是對住房銷售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勢必會釋放限購下的剛性市場需求,有助于促進樓市成交降低庫存風險,特別是進入四季度房企業績沖刺期,樓市普遍面臨降價促銷,政策略有松綁將有助于提高市場成交活躍度。但從中長期來看,降低落戶門檻、放松人才限購條件,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或許有限。當前三四線城市普遍沒有住房限購,零門檻落戶已不能視為政策利好,因此部分城市即便放開落戶,更大程度上只是吸引“農轉非”進城,“引人”的作用或許并不大。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如新鄉、宜昌等城市紛紛實現“零門檻”落戶,或是上海臨港區、南京六合、天津等地有條件地調降人才購房條件,其動機雖不盡相同,但究其原因都是長期落實國家政策、推進城市發展的政策所致。雖然也有短期樓市行情走弱的因素影響,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市場轉淡多城樓市降價環境下,放開落戶突破住房限購的“引人”新規,短期內會刺激成交增長減輕庫存壓力,對樓市帶來的積極意義不可置否,但實際上一些城市在基建、交通、醫療、教育配套方面水平參差,并不具備吸引人才的強實力,新規的效果有待觀察。長遠來看,這種操作更多是對經濟發展水平高、對人才極具吸引力的核心一二線大城市的效果更佳。但鑒于當前市場嚴調控仍不會發生根本改變,整體而言,通過降低落戶門檻突破住房限購,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或許有限。
而隨著效仿的影響,中原地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2019年人才引進的新特點表現為,嘗到甜頭的城市繼續加碼,分布城市基本多面開花,人才標準繼續降低,很大程度已開始變成了“勞動力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