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以來,從陶瓷行業升級換代可以看出我國制造業正在迅速發展。無論是內在制造企業發展,還是自動化在產業領域的應用,陶瓷行業機械化也在不斷進步。但是,當人工逐步從生產線上解放,陶瓷行業的智能制造能匹配發展的現狀嗎?在快速發展的制造水平下,更重要的是傳統陶瓷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陶瓷行業如何轉型升級?
需要通過以下舉措來實現:
一是淘汰落后產能;
二是由粗獷型制造向精細化生產、個性化定制過渡;
三是實現綠色制造、清潔生產;
四是生產全自動化水平,逐步實現智能化。
產量下降,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品牌力不強,行業環保水平較低,生產水平落后……這是當前陶瓷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2016陶瓷工業發展(臨沂)高峰論壇上,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黨委常務副書記孫向遠指出,陶瓷行業要改變現狀,應該形成研發機構,加大科技創新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要通過企業重組、結構調整,加大產業組織鏈條的發展,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并在陶瓷產品中融入觀賞、文化、藝術等價值。
適當倒閉實屬正常 推動行業優勝劣汰
統計顯示,2015年,國內1410家建筑陶瓷企業營收4354億元,回落9.7%;陶瓷磚產量101.8億平方米,增長降為-0.5%。陶瓷企業發展進入階段性停產時期。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尹虹認為,瓷磚行業這種狀態,主要由于前期房地產行業過度發展,后隨房地產行業不景氣而應聲下挫。當前,市場疲軟、供大于求,大多建材市場冷冷清清,階段性停窯停產成為常態。
2015年4月,江西新高峰陶瓷企業倒閉重組,啟動了2015年行業倒閉潮。此后,大約20多家上規模的陶企倒閉,開始了行業洗牌。在尹虹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陶企適當倒閉,對行業未必是壞事。
“‘沉舟側畔千帆過’必是瓷磚行業的一種新常態,‘病樹前頭萬木春’才是行業發展進步的一道風景。”尹虹表示,所謂“倒閉潮”,是優勝劣汰的一種。
行業寡頭不會出現 樹立品牌均有機會
當前,陶瓷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很多人都認為寡頭時代將要來臨。然而,尹虹表示,行業不可能出現寡頭。
“陶瓷特別是瓷磚與電子、汽車、家電行業完全不一樣。”尹虹把陶瓷業和服裝業歸為一類,如國際上的一些服裝品牌,在市場中占有份額不到1%。事實也證明,陶瓷企業不可能無窮大。
“陶瓷非標準化、個性化的產品特點,決定了在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任何時候做品牌,大家都有機會。”尹虹表示,品牌定位應先了解陶瓷品牌的特點:首先,陶瓷不是完全的終端產品,有材料特性,也有部分終端產品的特性;其二,其品牌認知度不高;其三,品牌關注度不高,不購買的用戶不會注意陶瓷品牌;其四,品牌集中度偏低;其五,區域品牌甚至大過產品品牌,如佛山陶瓷的區域品牌概念勝過了一個具體的品牌。
“做品牌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如東鵬、歐神諾以及諾貝爾等行業知名品牌,當前,都保持著較大幅度的增長。”他表示。
努力向智能化發展 繼續強化工匠精神
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陶瓷行業進入市場低迷期,一些潛藏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產能增長,需求下降,運營成本攀升,惡性競爭越演越烈。
“過去高速發展的粗放型經濟模式走到盡頭了,陶瓷企業亟需通過轉型升級來開創一個全新的模式。”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張柏清認為,轉型升級需要通過以下舉措來實現:一是淘汰落后產能;二是由粗獷型制造向精細化生產、個性化定制過渡;三是實現綠色制造、清潔生產;四是提高生產全自動化水平,逐步實現智能化。
他認為,可以結合智能制造的思想和陶瓷生產的特點,首先完成“專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將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狀態數據輸入到智控系統,進行比較、分析,反饋出制造數據,智能指導、控制各生產環節的設備,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最終體現出集成化、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以及虛擬化等特點。
“智能工廠需要實現無人工狀態下的智能生產、可視監控、遠程觀測以及數據分析應用等,這也是今后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張柏清表示。
此外,他還表示,當前,盡管很多工作被機器人替代,但是工匠身上所擁有的“精益求精、專心敬業”的精神品格是代替不了的。行業在轉型升級中,更需要注重產品的精度和品質,這和工匠精神不謀而合。“提倡工匠精神,還要鼓勵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和陶瓷行業的整體形象。”他說。
陶瓷行業制造轉型升級,應該不要忘記對于品質的追求和創新引領,如果想要打造企業創新體系,還要建立起對企業和知識產權的支撐體制。現在,國內陶瓷行業需要做到的是,迅速轉變思維,求改求變求轉型升級,培養自己的發展優勢,同時也要形成獨立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深耕行業的轉型發展,建立特色的陶瓷行業智能制造發展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