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聽到一位企業老總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并不急于進行市場推廣,因為過早打開市場,產品容易被別人模仿抄襲。
一語點醒夢中人。在克隆模仿泛濫的陶瓷行業里,惟創新破困局的陶瓷企業,是否會為防患未然而放慢創新代步?如果大家都主動放慢,將會出現怎樣的結局?慢半拍與創新驅動大勢是否不合拍呢?
其實,慢半拍的說法早已有之。有企業就是打慢半拍的時間差,不愿首推新產品,而是針對其他企業推出相關新產品、新技術后的市場反饋對產品進行類似二次創新的改善提升,從而推出比一代產品性能更好、功能更佳、技術指標更穩定的改進型、準二代或是二代產品,并以更新產品的種種優勢橫掃市場。得益于一代產品的前期市場宣傳推廣與鋪墊,二次創新后的產品推廣將更順勢,企業獲益會更豐。由此衍生出來的慢半拍策略,被企業界廣泛認同。
模仿沒有罪,慢半拍沒有錯。我國陶瓷業的崛起,正是借助仿制之舟。為降低風險和損失,獲取最大利益而故意慢半拍,既透著智慧,更折射無奈。有人甚至說,在市場上,快一步有可能成為先進,也可能成為先烈。但慢半拍就能穩坐釣魚臺嗎?也不盡然。
企業老總的話反映出一種行業狀態。透過國內的陶瓷衛浴相關展會,可以感受到國內陶企業的成長腳步與豪邁自信。但產品大同小異多雷同,真假李逵競相秀的場景,也讓那些首創的陶企傷不起。國外展會有防范中國陶企“抄襲”的狹隘意愿,國內展會有禁止拍照的防范措施,都對惡意模仿說“No”。看似產業繁榮的背后,有多少真金白銀的創新之作?有多少貨真價實的獨門絕技?看似模樣相似的創新產品,說明大家都在一窩蜂地上智能衛浴、做瓷拋磚、買大理石磚,這是行業的真正繁榮嗎?這是企業的真實實力嗎?這是陶瓷的領先創新嗎?
生存是首要,發展是重要。慢半拍也好,領先一步也罷,都是不同企業針對自身實際采取的不同策略,無可厚非。只要是真實融入自己智慧與投入的自主創新,都是可以受到尊重、得到尊敬的。國內陶企要敢于在創新領域獨樹一幟,以領跑者姿態,才能成就行業發展的新高地。
慢半拍,或為厚積薄發,或是留一手。借鑒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更進一步的創新,是提倡的,此舉即有慢半拍之意。有人說“從0到1”是創新,“從1到N”是山寨,其實并非如此。“站在巨大的肩膀上”再躍升,迅速消化吸收全球最好的技術和優勢,完成再創新和商業化,這一“從1到N”的過程,是一種優化創新,是從優到精、致力改進、追求極致的再創新,也是包括陶企在內的中國企業創新的一大特色。
實現創新發展的戰略布局,成就創新引領的戰略高度,陶瓷企業更需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堅定信念,以國際視野和踏實干勁,把注意力轉移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上來,這是未來一段時期國內陶企的主基調,也是成就升級版與強國目標的大方向。
慢半拍,不應是為奪人所愛的橫插一杠子,也不該成為偷奸取巧的堂皇說辭。國內企業防止抄襲故意慢半拍的擔憂,也非空穴來風,更非杞人憂天。這種慢半拍策略,如果使用得當,則將成為競爭優勢,反之則會成為經營風險,不僅是錯失機遇,更會成為侵權被告。
不管是慢半拍,還是領先一步,能促進企業真實發展才是最好。為防止慢半拍者的惡作劇,損傷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陶企一方面要做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研發創新一代、二代技術和產品的創新規劃、市場推廣與營銷契合等,讓自己的創新成果始終處于領跑位置。另一方面對創新成果進行有效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筑城墻加以防范,磨利劍加以捍衛,讓創新成果得以延續并獲得成長空間。
有業內專家如是說,主動創新好比“進攻”,慢半拍猶如“防守”,市場競爭就如同一場氣勢磅礴的足球賽,要想控制場面,取得勝利,主動“進攻”永遠好于被迫“防守”。
此外,筆者還有一個不成熟的妄想建議。陶瓷業中,大中型實力派企業要站在行業利益與戰略高度,主導自覺性、自主性創新引領,推進產業升級,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力與前鋒。中小陶企可適度瞄向具有升級空間的技術和產品,以填補二次創新的空缺,拾遺補缺再創新,曲徑通幽再進步。這樣才能共建陶瓷業分工協作共贏的“協奏曲”,同聲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合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