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發布小家電抽檢情況顯示,電磁爐合格率僅為7.7%,這意味著有九成多抽檢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端子騷擾電壓和電磁輻射騷擾。說得可怕一點,用它煮菜或許等于在吃輻射。
【現狀】電磁爐九成不合格
據質檢總局抽檢公告顯示,本次抽檢電磁爐產品共計78款,其中質量不合格的產品為72款,僅有6款產品完全合格。
在抽檢不合格電磁爐產品中,問題主要集中在端子騷擾電壓、電磁輻射騷擾以及機械強度等方面。在這次不合格產品名單中,不乏有知名度很高的大品牌,比如廣東容聲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13日生產的CR-20C微電腦電磁爐。
那么,不合格產品會對日常使用有什么影響呢?“端子騷擾電壓和電磁輻射騷擾不合格,使用時可能會引起在同一電網上連接的其他敏感電子設備以及相同電磁環境中的其他敏感電子設備不能正常工作,從而可能構成安全隱患。”產業經濟觀察家說。
在抽檢中還有一些電磁爐產品不合格的原因是能效等級即熱效率和待機功耗不合格。而待機狀態功率是反映電磁灶產品在待機狀態下消耗電能的情況,能效等級不符合要求會造成能源浪費。
【調查】市場把“薄”作為賣點
3月24日,在長沙不少家電商場、批發市場,電磁爐專業戶還不少。在某品牌店,容聲CR-20C電磁爐依然在售,標價699元,不過售貨員表示公司搞活動直降200元。 “這款走得不錯呢,炒大白菜一分多鐘就夠了。”同柜臺上,除了一臺產品較厚實外,其余都是“小身材”。
近年來,隨著超薄手機、超薄電腦等的炒作,不少廠商和消費者誤以為超薄才是時尚高科技,從而使得超薄電磁爐也成為市場主流,忽視產品質量。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不是大品牌電磁爐產品,基本都是“苗條身材”,某品牌產品機身上,還貼出“炫薄”兩字標語,吸引眼球。
購買前可自檢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表示,抽檢暴露出的產品不合格情況,其實正是電磁爐行業門檻太低、缺乏相應行業標準以及消費理念不科學等原因的共同體現。
“投資50萬就能生產,導致這個行業品牌繁多,這樣也出現一些魚目混珠的情況。”劉步塵說。
有業內人士介紹,除了選擇大品牌的產品外,消費者應注意電磁爐是否有自動檢測功能,即自動保護功能。“消費者在選購時可進行檢測,在電磁灶工作時移走鍋具,或在爐面上放置鐵湯勺等小物件,觀察是否有報警或自動切斷電源。”
在電磁灶功率的選擇上,消費者不要一味貪大功率,一般來說三口之家選用1300W左右的電磁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