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進步,開源化和模塊化的產品思維也正逐漸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擁躉。對于東莞的傳統制造企業而言,開源化和模塊化也給這些企業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開源本意指開放軟件的源碼,是近年來興起的互聯網文化現象,源自黑客對智慧成果共享、自由的追求。隨著開源文化的發展,其涉及的領域遠遠不再局限于軟件層面。公開產品的制造工藝、制造流程等也都統稱為開源。簡單來說,一項開源的產品和技術,就是讓全世界任何一處的人能夠免費地將軟件拿來即用或者按照開源產品說明就能夠自己制作出這件產品。模塊化則更加容易理解,就是一種把復雜系統分解為一個個模塊的做法。
一個月前,瑞典知名家居企業宜家集團宣布將采用3D打印技術幫助消費者自行修復損壞的家居產品零件。也就是說,消費者家里一張年久失修的宜家椅子斷了一條腿,可以讓宜家遠程發送給他這條椅子腿的三圍模型,然后他便可以就近找到一個3D打印服務商將這條椅子腿打印出來。
宜家的這一想法其實并不新鮮。在家具等傳統制造業領域,產品的開源化和模塊化不但能夠很好地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對產品的維修、運輸都大有裨益。
舉個例子來說,許多想要處理掉舊家具的家庭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家具笨重難拆卸,七八成新的舊家具白送還沒有人肯接手,許多大件家具甚至要倒貼錢才能從家中清理出去。在一些老小區,廢舊家具簡直就成了一件“公害”。為什么明明還有使用價值的家具要倒貼錢才能出手?大量還能用的舊家具最終按照大件垃圾拆解處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浪費。
究其原因有兩條。首先是舊家具難以拆卸,運輸成本高。第二是舊家具回收價值低。然而,對于模塊化家具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首先家具的零件按照統一的標準和結構進行組裝,拆卸起來非常方便簡單。第二,家具舊了壞了,可以直接對家具的損壞模塊進行更換,而不需要整體更換。家具的模塊之間能夠進行組合調整,還能讓家具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居住環境。而家具產品的開源化趨勢,則能夠讓不同家具廠商所生產的家具采用相同接口標準的模塊。這樣一來,不同企業生產的家具產品零件,可以相互替換甚至進行混搭。
事實上,開源化和模塊化也是東莞制造業向著工業4.0邁進的重要步驟。在生產環節,宜家早已嘗到了家具模塊化的甜頭,東莞的不少家具企業也已經開始嘗試將部分家具進行模塊化分解。生產模塊化的家具產品,意味著多種產品都擁有共用的模塊,那么企業可以藉此減少了庫存和資金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加快發貨周期。
相對于模塊化,許多東莞制造企業或許對開源化還難以接受,許多企業為了防止自己的產品被競爭對手抄襲,甚至故意對產品進行一些與功能無關的“防偽設計”。但事實上,開源做法在很多時候能夠給企業發展帶來好處。例如安卓系統能夠迅速發展抗衡蘋果公司的iOS,便是靠著其作為開源軟件的優勢。對于傳統制造企業而言,開源自然不是將商業機密泄露出去,而是可以將產品的一些規格、接口數據和產品的設計邏輯公布出去,吸引同行采用同樣的標準來生產產品,從而為這家企業在配件采購、產業鏈資源整合等方面帶來顯著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