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在市委機關會堂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高廣濱代表市委常委會作全會報告,市委副書記、市長姜治瑩主持會議。
會議透露,將確保“兩橫三縱”快速路10月份全線正式通車。將加快推進700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切實把好事辦好。
兩批教育實踐活動清理超標車842輛
今年上半年,我市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市委常委班子帶頭強化“問題意識”,把解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存在的“四風”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作為重點,及時組織“回頭看”,共梳理出3大類60個共性問題。
兩批教育實踐活動共清理超標辦公用房29萬平方米,清理超標公務用車842輛,清理“吃空餉”人員2543人,清理非常設機構98個,公務接待費用下降近一半。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9%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不利局面,長春市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抓好大項目、推進產業發展、培育“小巨人”、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經濟總體運行平穩。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4886億元,增長10%;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632億元,增長8.8%;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18.6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0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33億元,增長1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3763元,增長10.9%。
雙塔斜拉橋——長泰大橋正式開通
今年是全面完成長春大建設、大改造的決戰年,經過全市上下特別是城建系統的共同努力,總投資240億元、總長84.5公里的“兩橫三縱”快速路進展順利,衛星路下穿人民大街隧道、亞泰大街下穿衛星路、西部南部快速路連接匝道、吉林大路互通立交橋匝道等重要節點建設積極推進。特別是雙塔斜拉橋——長泰大橋正式開通,使亞泰大街成為貫通城市南北的大通道。
新開發7萬個就業崗位增加6萬人就業
今年年初以來,我市集中力量抓好16件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大事。新開發就業崗位7萬個,新增就業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1%,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80.2萬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51.9億元。下大力氣解決6.3萬名被征地農民參保遺留問題,4.62億元過渡基金賬戶資金基本返還到位。
抓好年產30萬輛一汽Q工廠整車建設
下半年,我市將千方百計穩增長,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圍繞300萬輛整車目標,突出抓好以總投資158億元、年產30萬輛一汽Q工廠等為重點的整車建設。促進年產500輛軌道客車內飾件盡快投產達效,抓好總投資25億元的高鐵輪對項目。
抓住國家加大對糧食主產區扶持力度的機遇,全力抓好8大類16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尤其是要搶抓電商產業迅速發展的機遇,重點打造好電商大平臺,加快阿里巴巴“菜鳥”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推動“特色中國·長春館”盡快開業。著力抓好興隆綜合保稅區和陸路干港二期擴建工程,不斷在對外開放中集聚發展新優勢。
重點培育100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
在突出科技創新、加快打造創新型城市方面,長春將重點培育100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在資金、場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企業更好發展。
繼續抓好100個重點攻關課題和100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抓緊建立科技項目庫,積極申報國家和省重大科研立項。加快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中俄科技園、凈月創新型生態城等平臺建設,新建60萬平方米孵化器。
進一步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力度,多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核心技術團隊,支持人才向科技型企業集聚。同時要加快引進域外科技人才,給予特殊政策,努力把更多優秀人才匯聚到長春,加快構建“人才高地”。
“兩橫三縱”快速路10月全線正式通車
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打造“綠色、智慧、人文”城市方面,我市將重點推進“兩橫三縱”快速路建設,確保10月份全線正式通車,包括快速路兩側的美化、綠化、亮化,都要同步實施,真正把快速路打造成城市交通精品工程和標志性的景觀工程。
城市軌道交通方面,重點加快推進地鐵1號、2號線建設,按序時進度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市公交系統方面,重點圍繞“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公交智能化與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努力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城市交通樞紐方面,重點抓好西客站、長春站、長春南部綜合換乘樞紐和龍嘉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換乘樞紐建設,盡快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無縫換乘。
城市對外交通方面,重點規劃建設好長春經濟圈環線高速、機場大道等國省干線,加快打造“1小時城市圈”。
農村路網方面,重點完成好1000公里新建任務。
打造“天藍地綠水凈城美”都市
按照“天藍、地綠、水凈、城美”的要求,繼續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積極抓好城市綠化工程,強力推進伊通河城區段百里綜合整治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水源地水質和流域生態,繼續抓好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重點做好常態化保潔、依法依規打擊違章建筑、城市出入口環境改善、露天燒烤規范整治等各項工作,努力讓城市更宜居。加快市、區、街道、社區等綜合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快打造智慧城市。加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積極籌備世界雕塑大會和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進一步彰顯長春歷史文化底蘊。
加快推進700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
在積極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上,我市將認真落實國家出臺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10個方面的配套政策,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有一助一,切實把社會救助這張網織實、織牢、織密。
進一步加大城市棚戶區,特別是“零星”棚戶區和高鐵沿線、鐵路沿線棚戶區改造力度,今年要力爭完成30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加快推進700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尤其是要抓好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切實把好事辦好。
統籌解決好“老、舊、散”小區改造和物業無人管理問題,盡快實現專業化物業管理、業主自治管理和社區化準物業管理全覆蓋。
加大地下管網改造和管理力度,全面做好第二次地下管網普查工作,抓好100公里供熱管網、100公里供水管網和150公里燃氣高危管網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