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產、經營、管理等多方面的層層壓力,部分地板企業已經經受不住這番重壓,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現在地板企業最主要的壓力來自于賣場成本以及獨立經營管理方面的壓力。
進駐賣場成本租金上漲
近幾年,中國的地板銷售渠道還是集中在賣場,具有一定實力和口碑的地板企業也加快了進駐大型賣場的速度。在許多主要城市,大知名賣場里都可以看到地板大品牌門店的身影。
有業內人士認為:品牌地板選擇在品牌賣場內開設門店,一方面是想借助賣場的強大號召力來打造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了賣場的環境、營銷和服務體系等易于商家經營。
但隨著賣場租金越來越高,賣場不斷開店,原材料、物流成本也在不斷增長。水漲船高,帶來的是地板行業渠道的高成本。在地板和賣場的關系中,企業不免有幾份依賴的無奈。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你把品牌定位在中高檔,現在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在全國連鎖,你不進賣場,你的品牌發展途徑和發展的渠道就受到了阻礙。”
獨立店管理壓力劇增
想要自主經營的意愿逐漸強烈,越來越多的地板企業將發展的重心放在獨立店的經營與管理上。一位地板品牌負責人表示:“標準專賣店一是提升服務的平臺,二是通過統一價格體系約束各門店的不良行為。通過統一體系的品質保障,售后服務的統一標準,以及公眾共同關注、監督,這就是我們要打造的專賣店模式。”
機遇與調整并存,獨立店的發展像是一把雙刃劍,獨立店渠道的經濟、人力成本也將成為考驗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位地板行業資深人士談到,“相對于單平方的銷售來說,獨立店的利潤是下降的,所以其費用攤到銷售的占比變高了。單平方的渠道成本比除以它的單平方的銷售這個數字要大。”
當今社會,一個門店需要的人力成本也在增加。同樣,對每一家專賣店的扶持、培訓也是成本的重要投入。單位數量的成本變高,單位銷售的費用變高,似乎成為渠道惡性循環。
任何發展模式都必定有利有弊,所以無論是地板企業選擇進駐賣場還是開設獨立店,都要依據自身實際情況趨利避害,將成本盡可能降低,才會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